永續旅遊資訊
挑戰永遠都在,當得天獨厚的優勢消失了,走過0403地震的花蓮太魯閣晶英酒店,如何從斷電、沒網路、缺物資的孤島,重新迎回旅客?
2025年1月16日,停業8個多月的太魯閣晶英酒店重新開門迎賓。上百位飯店熟客老朋友,第一時間用行動表達支持。在花蓮車站集合、搭上接駁車後,便一路往山中行。
走過0403地震、颱風等天災,前進太魯閣山區的道路,有些柔腸寸斷;落石、工程車矗立崖邊,部分路段仍有交通管制。所幸在工程單位搶修下,行駛的道路算平緩,通行無虞。
只是,曾經翠綠的山谷,如今卻是一片光禿。
隱在國家公園裡的太魯閣晶英酒店,素有「台灣最美飯店」之譽。它的美,來自隱世獨立的環境,但0403地震,迫使步道與景點暫時封閉。
酒店從斷電、沒網路、缺物資的孤島,重新整頓,是天災過後的第一步考驗;而少了吸引人的美景步道,如何再次迎回旅客、走進山谷?是新的挑戰。
「第一天可以來100個客人,我已經覺得不得了,」太魯閣晶英酒店總經理趙嘉綺站在門口迎賓,臉上掛著笑,但她心知肚明,重新開業的生意不會太好,「因為總要時間恢復信心啊,客人要信心、環境要信心、員工也要信心,這些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。」
對她而言,現在的每一天,「都要很用力地跑,手揮得很大、腳邁得很快,但可能還留在原地。可是如果不這麼用力,連前進一步都沒有。我現在做的每件事,都要這樣(用力)。」
「過去這一年過得很雜亂,地震之後又來了颱風,我到現在還在想辦法找水,我沒有把握水的供應穩定…,每天的開始都是考驗,」身為經營管理者,怨天尤人不是解方,趙嘉綺試著轉念,「困境是機會。我們說不定會迎接來更好的、不一樣的希望。」
然而,希望是靠自己掙來的。
與其被動等待峽谷步道重新整頓開放,太魯閣晶英酒店決定主動加強與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合作,向布洛灣管理站學習有益生態的「獨居蜂之家」製作方式與理念。大概從去年開始邀旅客參與,共同為太魯閣做一件事。
永續工作坊活動執行陳珮瑄分享,近九成的蜜蜂是獨居生活。相較社會性蜂群(例如虎頭蜂)是共同居住、階級分工,獨居蜂的生性害羞、性格溫馴,比較少主動接人類,生活偏向自給自足。
獨居蜂媽媽通常是為了孵育下一代而找家。陳珮瑄說,跟人類一樣,牠們挑選喜愛的房子。但在現今城市裡,牠們很難找到適合、安全的空間,所以「我們利用廢棄木頭或樹洞、植物等材料,在峽谷旁,為牠們打造一個家。」
陳珮瑄將可能被當成廢料丟棄的小竹子,裡外打磨乾淨,方便獨居蜂媽媽入住。她解釋,「蜂媽媽怕掠食者把寶寶吃掉,會將洞口封起來。洞口若破掉,通常是小蜜蜂長大、乘風飛走了。」
趙嘉綺補充,這項活動契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「陸地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」、「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」及「氣候行動」。旅客來到山谷放鬆身心的同時,也能認識環境、參與地球友善的行動。
太魯閣的步道與景點目前暫停對外開放,這讓太魯閣晶英酒店少了攬客優勢,但趙嘉綺表示,「我們第一個重新串起的是鄰里關係,跟在地有了不一樣的連結,反而更貼近在地,」甚至讓峽谷裡更有了秘境探幽之趣。
先前因地震物資進不來,飯店需要準備食物,「西寶農場送了整台車的蔬果下來。讓我們做菜給當時滯留山區的人吃,」趙嘉綺回憶。
西寶是太魯閣語「更深的山」。位於西寶聚落的西寶農場,原本中橫開路時,因山區蔬菜運輸不便,就近在西寶河階地種植蔬果。後來修築公路的榮民們在此形成聚落,退輔會設立生產區。2010年太管處結合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,推動有機耕種。
這處峽谷中的田園秘境,是一般旅人難以自行探訪的區域。跟著導覽腳步,輕鬆走在農場四周,沒有城市喧囂,無法商業購物,能帶走的,是大自然無私的美好。
一起共患難的情感是緊密的。趙嘉綺說,「這些人、這些關係都是累積而成,平常不對外的農場,但農民歡迎我們帶大家去。」當然,旅人也不該隨意破壞聚落裡的寧靜與環境。
到現在,太魯閣晶英酒店仍大量使用西寶農場的當令鮮蔬。有天,農場送來一批牛番茄,趙嘉綺立刻請師傅現做「西西里牛番茄」料理,招待當天入住房客食用,「最新鮮,最好吃!」
走過多場天災考驗,身處山林中,太魯閣晶英酒店自覺更該有「永續」責任,以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為核心,減少食物里程、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措施,也透過自然導覽、環保工作坊等活動,讓旅客親身參與和實現與自然共生的旅遊體驗,感受大自然的療癒力量。
雖然尚未走出困境,但前方的路,將如趙嘉綺的堅定:「黑暗中,我們就是唯一的那盞燈!」